Eddie小班開始到幼稚園,一直到中班的時候,老師發現他動作變得特別慢,無論是吃飯、遊戲、上廁所,他永遠都是在隊伍的對後一個。老師平時雖試著鼓勵他跟上大家腳步,但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發展的進度,只要確認他完成動作,也不需要太強迫他。
一天,輪到Eddie擔任畫畫課的小幫手,當老師請他先幫大家拿文具到畫畫教室時,Eddie原本開心的表情變得沉默,但還是走過去幫老師拿東西,正當他要走出教室時,突然大哭了起來,哭得相當激烈,老師安撫了好久,問他為什麼哭?是不是身體不舒服?不喜歡幫老師拿東西嗎?他只是哭著不願意回答。之後的一陣子,老師更明顯發現Eddie情緒管理出了狀況,經常無緣無故哭了起來。
又有一天的數學課,Eddie突然又在下課之前大哭,恰好我巡課時經過,心想:「好吧,這次就讓我親自會會這個小子!」
在我們幼稚園裡,我不希望孩子們一整天都待在固定的空間,因此不同類別的課,會在不同教室上課。我讓老師先將小朋友們帶到下一個上課的教室,請Eddie留下來,當他看到老師關上電燈,帶著小朋友一個個走出教室,更是失控大哭了,Eddie其實是很穩重的孩子,我很少看到他這麼激烈的反抗。
我蹲下來,跟他說:「Eddie,老師沒有要罵你,你不要害怕!老師只是想陪你聊天。」當然,此時的他沒這麼容易安撫,我又跟他說:「我知道你現在在生氣,你不開心,我會陪你。沒關係,你先哭,你在生氣,我會陪你!」約莫哭了一分鐘,我見他情緒仍是很激動,覺得應該改變一下環境,便走過去把燈打開,燈一亮,Eddie突然止住哭泣了,我知道了,他怕黑。
即使知道他怕黑,但不能在這個時刻戳破他的自尊心(這邊說明一下,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,不要故意說破他害怕或讓他難堪的話刺激他,這會讓他更對你設下防線)。
我說:「Eddie你不想哭了啊!那我們要不要一起去下一個教室。」他沉默。
我又問:「如果你不喜歡在最後一個,我會陪你啊!」他還是不回話。
我換方式:「只有我們兩個在這邊好無聊,別的教室有好多小朋友,我們要不要一起去那邊跟他們玩。」
Eddie:「妳不會丟我一個人在這裡對嗎?」 嘿,終於說話了!
我說:「當然不會啊!我會陪你,等你想要去跟其他小朋友玩,我們再一起過去。」
Eddie又沉默了一下子,決定跟我一起去找其他人。
到了教室門口,我知道Eddie換教室前會哭,特別蹲下來跟他說:「Eddie,等等畫畫課結束後,大家會一起到回到剛剛的教室,知道嗎?你會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回來。」這個預先告知的動作很重要,我已經知道他害怕「被丟下一個人」,所以要先消除他的擔憂,讓他知道「他不會一個人」。
趁著家長來接他時,我和爸爸稍微談了一下Eddie的狀況。
我:「Eddie爸爸,最近Eddie在學校情緒有點不穩,跟平時很乖的樣子不太一樣。」
爸爸:「是嗎?他在家都很正常啊!他在家很皮耶!」
我:「真的啊!我記得他以前都很乖,很聽話,最近變得比較容易情緒化。」
爸爸:「老師,他在家也是很頑皮啦!常常怎麼講都講不聽。」
看來爸爸似乎沒發現Eddie的變化。
我:「他是不是比較怕黑?」
爸爸:「是嗎......,啊,可能因為我處罰他的時候,都會把他關在房間。」
我:「關在房間?」
發現問題了!
爸爸:「是啊,我看教養書上都說,小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,可以帶他離開原本空間,先把他隔離開來,讓他自己冷靜,所以他亂發脾氣的時候,我會把他關到房間裡。」
我:「關多久?」
爸爸:「關到他不鬧為止。」
我:「他是自己一個人在房間嗎?」
爸爸:「是啊,我要讓他學習自己冷靜。」
我:「恩…Eddie爸爸,你把Eddie隔離到一個空間是對的,但是,你可能需要在房間陪他。」
爸爸:「為什麼呢?」
我:「今天Eddie在學校突然大哭,我也是跟他一起留在教室裡,讓他哭,發脾氣,跺腳,都可以,但我就是做在旁邊陪他,那是一種安全感,讓他知道他不是自己一個人。」
爸爸:「安全感啊?」
我:「是啊!這個年紀的小孩是很需要大人陪伴的安全感,做錯事應該被處罰,但處罰的目的是讓他知道他做錯事,而不是讓他感到害怕。」
爸爸:「恩…,我知道了,我會想想看。」
我:「好的,不過Eddie現在已經會害怕獨處在一個人的空間,建議爸爸要多注意喔!」
【Teacher Grace’s Time】
訓練孩子,但不要剝奪此時對他最重要的需求!
現代的家長有很多教養資訊來源,從網路文章、書籍,或者是家長彼此間的意見交流,也許,將來有天你也會採用我建議的教養方式,但請務必記得:沒有一個孩子的發展和情緒反應會是一模一樣的,也許這個方法是多數適用的,但並不表示自己的孩子會百分之百的獲得你期待的結果,適情適性絕對是關鍵!
學齡前的孩子是感官敏感期,此時對於感官受到震撼的事物,會在心裡留下很深的絡印,無論是好的,不好的。
曾經有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告訴我,他長大一定要開飛機,因為爸媽帶他去看飛機,他覺得好棒好棒!大家記得近看飛機起飛時的情景嗎?那是連大人第一次看到都會驚豔視覺和聲音效果,更不用說對一個5歲都不到兒童有多震撼了。而這個震撼他是驚喜的,所以從此的印象是飛機好棒!
或者,有的小朋友第一次吃到冰,被那種很冰冰刺刺的感覺嚇到,是不舒服的感覺,所以從此討厭冰棒了;但也有小朋友覺得這種感覺好新鮮,好好玩,從此愛上這種冰冰的感覺。
舉這些例子是想讓大家了解,同樣的事情,每個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,但感官刺激都會在他們小小的心靈留下很大的威力。當Eddie的爸爸讓生氣中的Eddie獨處在房間裡,在他們這個年紀,只能感受自己存在的空間,無法想到爸媽就在外面,只意識到他是自己一個人,原本發脾氣的情緒,變成害怕、恐懼,但對於爸媽來看,也許只聽到他哭聲越來越大,猜想他是不服管教,為了讓他知錯、學習控制情緒,只能忍住心疼繼續關他,讓他哭完哭累了。
面對孩子們哭鬧的狀況,大人的直接反應往往是處理當下的情緒,也許方法沒錯,但卻忽略了或許他年紀還太小,或時機點不對,例如:在他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,把他隔離在單獨的空間;或者,在他在意的人面前指出他的錯誤!對的方法用錯時機,卻讓原本想幫助他的心意傷害了他。
處理鬧情緒的小孩,暫離現在的空間,隔離一下人群是個好方法,但是,家長一定要在旁邊看著他,可以讓他發脾氣、大哭、跺腳、在地上打滾,但就是不能留他一個人,控制情緒可以讓他自己慢慢學習,但安全感是大人一定要給足他的!
面對哭鬧不止的小朋友,Grace這樣做:
1. 帶他到一個單獨的空間
2. 安撫情緒
我知道你現在難過、生氣,你可以哭,我在這邊等你,等你哭完。
3. 讓他說出來自己哭的原因
4. 告訴他,下次可以怎麼做
Teacher Grace現任 MP Masterpiece English Academy 校長
南阿拉巴馬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系 幼教經驗20年
(文章由大大創意提供)